新华网南宁6月29日电(蒋颖) 6月28日,2024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在广西贺州市开幕。
2024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开幕式现场
本次推介会总面积3万平方米,参会企业超500家,供销产品1万余件,涵盖石材及其产品、碳酸钙全产业链产品、石材碳酸钙产业机械装备、石材碳酸钙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成果等。
在推介会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20个石材碳酸钙产业投资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总项目投资额202.76亿元。
贺州,这座位于桂粤湘三省(区)交汇处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碳酸钙资源,享有“重钙之都”“岗石之都”之称。
近年来,贺州市构建起“矿山开采—天然石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碳酸钙“一石多吃、吃干用尽”循环生态产业链,将资源特色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真不敢相信,石头可以做板材,还可以做成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快递包装箱,一石可以多‘吃’,甚至‘吃干用尽’……”参加推介会的与会嘉宾走进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展厅里碳酸钙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及各式各样的碳酸钙相关展品让人感慨连连。
“碳酸钙是可降解塑料的优质填充物,作为改性填充剂添加含量可达60%,有效降低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占杰介绍道。
图为2024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展销会现场。蒋颖 摄
据了解,贺州引进可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使高端碳酸钙生产形成完整、可控、循环空间充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目前,贺州高新区已批准15个可降解塑料项目建设,从原材料、改性材料、制成品全产业链释放近400万吨产能。
依托丰富的资源和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截至2023年底,贺州市已有石材碳酸钙全产业链企业593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全市目前具备年开采大理岩矿石5200万吨、年加工板材7000万平方米、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3700万吨、年产人造岗石7000万平方米、年产母粒110万吨的能力。
图为2024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展销会现场。蒋颖 摄
为进一步优化质量体系、升级碳酸钙产业供应链,贺州市积极推动质量体系变革。在标准制定方面,贺州市参与《无机化工产品白度测定的通用方法》等4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主导《工业用重质碳酸钙》等5项行业标准的编写,牵头编制《“贺州白”天然大理石板材》等2项团体标准,同时发布了4项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标准。贺州市还创建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酸钙质检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产品质量服务的“一站式”平台。
在品牌战略的实施方面,贺州市精心培育与打造碳酸钙行业品牌,贺州利升岗石已走出国门,科隆粉体获评“中国碳酸钙行业重钙十强”的殊荣。目前,贺州市碳酸钙企业已拥有注册商标达756件,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在产业供应链的升级方面,贺州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集交易、会展、研发、检测、孵化功能于一体。同时,贺州市引进了全国供应链龙头企业深圳怡亚通公司,组建了“金石银钙”网,并成功升级到2.0版,建立了“共生、共享、共赢”的碳酸钙供应链新生态。此外,贺州积极建设碳酸钙物流大通道,推进货运站扩能,加快形成大宗货物运输的“公铁水”多式联运联盟物流体系。
贺州还与中国石材协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华南理工大学等14家单位建立了伙伴关系,依托链主企业邀请了13个考察团到贺州考察碳酸钙产业。今年1至5月,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链签约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达52.14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贺州还积极推进绿色矿山与碳酸钙精深加工一体化,进一步推动碳酸钙产业的绿色发展。贺州打造集绿色矿山、绿色物流、绿色仓储、绿色初级加工、绿色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碳酸钙精深加工产业园,将矿山开采尾矿、工业固废等用于生产粉体、建筑骨料、道路基材、水泥、混凝土等,让碳酸钙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