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狠抓“产业振兴”实现“五大转变”-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09/22 20:15:27
来源:宾阳县委宣传部

宾阳县狠抓“产业振兴”实现“五大转变”

字体:

  近年来,南宁市宾阳县思陇镇狠抓“产业振兴”关键,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壮大竹子经济、建设军事主题文化小镇、做强农特产品和建设轻工业带等措施,初步实现让“荒山”变“金山”、让“竹海”变“银海”、让“文化”变“产业”、让“土货”变“潮货”、让“旧房”变“工厂”等“五大转变”,趟出了一条产业支撑、主体多元、造血持久的产业振兴之路。

  发展中药产业,让“荒山”变“金山”

  该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开垦连片低丘山地,种植天冬、百步等道地药材,提升经济效益,在松树林、果园林下种植黄精等喜荫类药材,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镇种植天冬、百部、藿香、牛大力等中药材1600多亩,其中黄冠六随村400亩中药材基地获南宁市天冬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称号。

  该镇还谋划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目前正在建设10亩黄精高产育苗基地,年处理10万吨中药材趁鲜加工厂,结合已正常运营中药饮片厂,初步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饮片销售”中药材全产业链。积极提升联农带农成效,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种植的方式,由企业免费发种苗给农户,包回收加工的方式发动广大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群众自发利用房前屋后和闲置荒山种植中药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逐步让“荒山”变成“金山”。

  壮大竹子经济,让“竹海”变“银海”

  该镇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竹编龙头企业和村(社区)合作,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培育竹编龙头企业,鼓励公司成立专门的创新研发团队,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在竹编产品研发、工艺创新、销售等方面提升档次,提高销量。并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丰富的竹子资源,在自家庭院生产竹编产品,企业通过“送工上门”“上门收购”“统购包销”等方式,将竹编样式和原材料发放给农户,形成完整竹编“订单派送—制作—收购—销售”模式,提高了联农带农效果。

  此外,该镇还大力弘扬竹编文化,打响竹编文化品牌,将竹编发展与旅游、农民工返乡创业、研学、校园实践课程等相结合,开发旅游产品,建立研学基地,拓宽收入增长点,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技能培训,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让更多竹编新手成为技艺大师,让竹编技艺成为更多村民的谋生技能,增收本领。同时,该镇还持续做大做强竹编产业文章,在引竹企业、种竹稻田、建竹林村、开竹餐厅、修百竹园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竹海”变“银海”,打造“迷彩思陇,壮美竹乡”。

  围绕红色主题,让“文化”变“产业”

  思陇镇依托昆仑关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挖掘昆仑关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昆仑关周边村为重点,规划建设集国防教育、军事体验、军事拓展训练、军事文化科普、休闲体验旅游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文旅综合体。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资源,加强对太守革命烈士纪念碑、益宪村金鸡山战斗遗址等文物保护开发。同时,谋划建设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和文化主题项目建设。

  做足土特产文章,让“土货”变“潮货”

  思陇镇注重特色农产品的挖掘培育,做足“土特产”文章,助推产业振兴。对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故事和内涵的农产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积极谋划“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培育了平安村的羊、益宪村的汤、贵龙村的鱼、六高村的笋、六盘村的红薯、秀英村的土猪、马岭村的酒等具有特色农产品。并加大产品宣传推广,畅通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开展“寻找思陇土特产”“最美大鹅”等活动,积极申报思陇土货入选南宁市预制菜名录,让各村打造的特色农产品,农户散养自种“土货”成为市场疯抢的“潮货。

  推动工业带建设,让“旧房”变“工厂”

  思陇镇积极整合和盘活南关村、秀英村、太守社区一带的废旧闲置厂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村集体投入等方式,围绕竹产业发展和中药全产业链建设重点,让废弃的旧房重新用起来,形成工业经济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太守社区至平安村委省道沿线已经有工业企业近20家,年纳税达400多万元,其中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有4家,投资4000万以上正在建设的企业有3家,利用原有闲置厂房引进工业企业的有8处。(张多亮)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