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秀:驻村“生力军”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近日,中共来宾市委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21-2022年度驻村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金秀瑶族自治县驻村工作队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队荣获“来宾市2021-2022年度先进县级工作队”称号。
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驻村干部既是基层党建“组织员”,也是解忧助困“服务员”,又是政策落实“宣传员”,更是乡村振兴“战斗员”。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始终把管好用好驻村工作队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持续在强队伍、提能力、严纪律上出实效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劲动力。
“选优配强”派尖兵
“江书记在石鼓村的这两年,帮我们修了路,亮了灯,还带领大家发展产业,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我们不会忘记他的付出,也祝福他今后工作一切顺利。”今年4月初,听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忠良乡石鼓村第一书记江鸿丰即将结束任期,要返回原工作单位时,村民冯成贵满是不舍地说道。
石鼓村位于金秀忠良乡东南面,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由于部分村屯道路狭小,产业路发挥效益不显著。驻村期间,江鸿丰通过多渠道争取到“一事一议”等各类项目资金,完成了7个自然屯的巷道全面硬化和石鼓村5个屯亮化工程,切实提升村屯硬件设施,使深度贫困村屯焕发出新面貌,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结合石鼓村实际情况,江鸿丰利用职业优势,带领全村上下持续推进林下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以合作社为中心轴,尝试发展以点带片的特色种养模式,建成了35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养殖5万尾清水鱼,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使脱贫户形成“长(杉树、毛竹)、中(茶叶、中草药、油茶)、短(家禽畜养殖、就近或外出务工)”有效结合的产业模式,促进脱贫群众增收。
长期以来,金秀县委组织部坚持以提前下好“先手棋”、科学选好“作战区”、精准打好“主动仗”为抓手,根据村“所需”、部门“所能”和干部“所长”,深入55个帮扶村摸底督导驻村轮换工作,全力收集村情民意、总结发展经验、明确驻村人选;实行1名第一书记、2名驻村干部和选调生、网格员、乡村振兴专员的“1+2+N”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同时,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选派标准,优先考虑综合素质较高、熟悉农村工作、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驻村,确保把精兵强将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2021年以来,金秀共集中选派各级驻村工作队员247人,实现对55个村(社区)的全覆盖。选派的各级驻村干部中,涉农专业或熟悉农业工作的占比73.68%,党员干部占比57.49%,其中1人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评自治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让敢担当、善作为在全县驻村队伍中蔚然成风。
“赋能增效”促发展
2021年以来,金秀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伍真帮实驻作用,多点发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为进一步建强驻村工作队,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金秀县委组织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属地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和县工作队管理办监督管理的联动体系,印发《关于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派驻有关事项的通知》,切实推动驻村工作队认真履职尽责、提升工作质效;建立考勤管理、联系群众、工作例会等8项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编印《驻村工作手册》《驻村工作交接清单》等驻村资料,推动全县各驻村工作队制定驻村帮扶计划326份,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300余件。同时,各工作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思源井”“石牌律”等少数民族自治载体,聚焦乡村治理、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个重点,凝心聚力为群众谋发展、促增收。目前全县水果、油茶、茶叶、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2.87万亩,引进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园)62个,累计带动2099户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助力金秀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驻村工作队始终和我们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农村变了样,群众家庭生活也变了样……”两年来,“沉得下、融得近、干得好”的工作作风、农村生产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金秀瑶族自治县驻村工作队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队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廖晨言 蒙俊明 文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