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质量关 补齐产业链-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07/21 18:22:06
来源:广西日报

严把质量关 补齐产业链

字体:

【原标题】严把质量关 补齐产业链——探访马山制种玉米烘干厂

  仲夏已至,适逢马山县制种玉米收获时节。7月11日下午,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位于该县永州镇州圩村的制种玉米烘干厂。

  步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间近3层楼高、立柜式造型的烘干料仓。一条传送带从仓顶延伸至地下,从马山各地采收来的制种玉米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正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进入料仓。经5—6天不间断的烘干、脱粒、检测后打包装袋。从使用种子到生产、销售种子,烘干厂补齐了马山县玉米制种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与常规的烘干作业相比,制种玉米烘干有着更加严格的温度、湿度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工作人员韦苑指着墙上张贴的《鲜穗烘干作业规程》《脱粒作业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告诉记者,鲜穗烘干后的籽粒水分要控制在11%—12%之间,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台谷物水分测量仪能及时告诉我们答案。”韦苑将一小杯玉米籽粒倒入测量仪,十几秒后仪器显示水分为12.6%,“这说明2号料仓内约50吨玉米鲜穗的烘干作业不久就能完成,接下来我们会加密检测,确保作业质量。”

  记者了解到,这座烘干厂于2022年12月建成投产,现有热泵循环式谷物烘干设备6套,可同时对300吨玉米鲜穗进行烘干,作业能力在全区名列前茅。马山县种业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保证设备“吃得饱”?韦苑解释,早在年初播种时节,烘干厂工作人员就主动与全县乃至周边县区玉米制种企业、乡镇村屯以及种植户沟通,提前掌握种植生长情况、做好各项准备。“本月初,因大量制种玉米集中采收,一度造成厂区存储空间不足,一些种植户就预先将收获的玉米就地晾晒,给我们减轻了压力。”韦苑说,目前该厂已实现马山境内制种玉米应收尽收,来自隆安乃至省外的客户亦在洽谈中。

  在开拓客户的同时,烘干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收益:不合格的籽粒有企业回收、脱粒后的玉米芯用于加工饲料,连往常当做垃圾处理的玉米须也要做堆肥处理,可谓物尽其用。接下来,该厂将持续投资建设二、三期烘干车间,并规划建设中小型烘干仓,力争达到800吨玉米鲜穗同时烘干的能力。

  烘干厂扩大再生产的底气,源自马山县蓬勃发展的制种产业。在古零镇乐平村制种玉米种植基地,670亩制种玉米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鲜穗800公斤。村民蓝凤萍与邻居们一起把刚刚采摘的玉米铺平晾晒,金黄色的玉米棒堆叠成“黄金路”,一度成为当地人朋友圈中备受点赞的“风景”。“每天都有上百人干活,老板说下一季收成会更好。”蓝凤萍说。在金钗镇把读村,该镇今年秋季2000亩制种玉米播种已经开始播种,“我们将全程跟踪把控种植过程,产品按合同价格回收。”与当地合作的种业企业负责人黄铁锋说。

  在7月6日举行的2023年全区种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马山县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人员还前往烘干厂及种植基地现场参观。根据相关规划,今年马山县将建设7000亩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5000亩高标准水稻制种基地,预计全年玉米制种种植面积达3万亩。(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韦璐 实习生 莫荣珍)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