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要 增强动力-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07/06 11:52:21
来源:柳州日报

创新为要 增强动力

字体:

  【原标题】创新为要 增强动力

    在柳钢冷轧厂35千伏变电站电气室,工人在给全天候智能巡检机器人设置工作线路。 (覃科 摄)

    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G创新工作室。

  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柳钢的科技工作者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主导完成的2个项目,分别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其中,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发明奖的《搪瓷用高品质冷轧带钢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成功攻克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近年来,柳钢应用该成套技术生产的搪瓷用高品质冷轧带钢累计销售超70万吨,市场占有率超60%。

  这组数字不仅展现了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还为企业的创新实力作出新的注解。多年来,柳钢人一路改革创新,开拓奋进,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用创新的“底气”,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蓄力。

  党建创新 点燃企业发展“新引擎”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与“魂”,柳钢这艘钢铁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进入新时代,柳钢更是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促进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

  2022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柳钢集团与柳工集团等5家企业,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的方式,共同成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党建联盟。

  同年11月,柳钢—柳工股份工程机械用钢联合实验室在柳钢科技质量中心揭牌成立,企业双方通过党建联盟平台,以工程机械用钢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在供给能力、研发平台支撑、新材料研发、材料性价比、技术服务等五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了开放、多元、广纳人才的科技研究平台、人才培养摇篮和成果转化基地。

  该联合实验室还助力企业双方重点围绕多种品种钢课题开展高品质工程机械用钢的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双方合作共赢,拓宽新兴和国外市场,多渠道方式创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柳钢,发挥党员和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向管理、创新、经营要效益的例子俯拾皆是。

  柳钢建立“一岗双责、双向挂钩、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建立全国首条建设在工业生产线上的党性修养淬炼线“钢铁先锋党员淬炼线”;构筑“一点一线一所一园一中心多馆”的党建品牌阵地集群全面成形……

  党建创新,点燃了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技术创新 激发企业深耕“专精特新”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是一颗闪耀的星,当他们汇聚在一起时,闪耀的是钢铁强国的梦。

  叶姜是柳钢的技术专家,他用敢“啃”硬骨头的劲头,成功开发了高等级冷轧汽车用钢,成功填补了西南及华南部分地区汽车用钢生产空白,并为提升广西汽车行业竞争力贡献柳钢力量。

  “高等级汽车板能体现一个钢铁企业的研发、技术、质量及综合管理的实力,它存在客户个性化需求多、钢板表面质量要求高、生产流程长、技术难点多等特点。”叶姜说,钢板从制作到成品,要经历20个大的工序,而技术人员要一个个解决各关键工序的生产难题。

  深冲钢的夹杂物控制攻关就是其中一个大的技术难题,国内领先企业也是花费巨大精力才得以攻克。

  叶姜与团队先是从夹杂物产生的源头开始排除和分类,从中提取了1000多个夹杂样品,最终总结出6大类夹杂问题,并一一攻克改进。之后,又实现了汽车板产品系列化、普通软钢到超高强钢的跨越。“创新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痛并快乐着。于我而言是快乐的源泉。”叶姜说。

  柳钢不仅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个展现的舞台,还鼓励大家积极“走出去”。近年来,柳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终端用户强强联合,搭建起“研、学、产、销、用”五位一体研发平台,借力引智,推动柳钢集团在科技创新、品种开发等方面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以科技质量中心为载体,柳钢还先后建立广西汽车钢板工程技术中心、广西千亿产业钢铁研发中心、柳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集中优势力量,瞄准国内外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并重点在生产流程优化、工业技术创新、设备创新改造等方面下苦功夫,开发行销对路的新产品。

  管理创新 唤醒企业发展新活力

  走进柳钢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区,一卷卷、一块块、一捆捆外形各异的钢材,正被有条不紊地打包、分装和运输。在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吨的钢材被运往全国各地。

  令人意外的是,物流园内既看不到排队等候发车的大货车,也看不到一辆多余的空车。出现这新奇的场景,均因柳钢拥有一颗“智慧大脑”。

  2014年,柳钢开始深耕钢铁物流的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个可以进行信息交互工作的数据中心,物流公司小到货运派单、汽车加油,大到产品出库、金融结算等,均能通过掌上设备轻松完成,并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出错率。

  数智化赋能唤醒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一个个鲜活“细胞”,同时也让企业拥有“走”出去的强健体魄。

  今年6月,广钢集团冷轧厂协同广西移动、华为公司完成了广西首台5G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三期扩容升级,成为全国首批完成扩容升级的服务器,以及全国钢铁行业部署工业控制类应用最多的服务器。

  “这在工业物联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广钢集团冷轧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服务器扩容升级后,外接服务器数量可增加3倍,数据库存容量可提高4倍,软件安全防护等级增加1倍,为企业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同时还可通过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管理,繁衍更多创新运用,驱动生产质量、工作效能和创新水平全方位提升。

  转炉厂炉口火焰AI识别,一轧厂自动焊牌机器人、冷轧厂无人行车……踏进柳钢的生产车间,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注入企业的澎湃动力,而随着柳钢“最强大脑”的持续扩容,企业再攀高峰的发展新蓝图也被徐徐打开:

  柳钢将持续加大三方面的投入,即研发投入、产品研发和数智转型。持续增加人才、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围绕汽车、能源、机械等重点行业和工程需求,研发冷轧硅钢、高等级家电用钢、高性能不锈钢等优质产品。同时加大智能化建设,加速向生产管控智能化、供应链及产业链协同一体化、能环管理可视化等方向数字化转型。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柳钢新征程的号角已吹响,期待续写更多新的精彩…… (覃珩)(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柳钢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